接續上篇:[筆記] 兩河流域 06 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
     亞述帝國(古亞述~中亞述~新亞述~滅亡),各強盛王與戰績,亞述考古 

  
★ 目錄 07:  

  VII、兩河流域 各王朝/帝國: 

    六、新巴比倫國Neo-Babylonian Empire)
      1。概述:新巴比倫王國 = 巴比倫第十王朝 = 迦勒底王朝 (加爾底亞王國)
      2。那玻波拉沙:與米底王國同盟,摧毀尼尼微城,滅新亞述帝國

      3。尼布甲尼薩二世 約 630~562 BC
         (1) 對外征戰:597 BC 與 588 BC 攻擊耶路撒冷,將居民&工匠押回巴比倫城
         (2) 對內建設:擴大巴比倫城:從東岸 擴建到西岸,內外兩道城牆。
                伊希塔門(Ishtar Gate)&遊行大道(Processional Way)
                巴比倫神殿,神殿內的通天塔(巴別塔) 空中花園。

      4。新巴比倫後期~滅亡 ~ 539 BC 
         末代王那波尼爾 十年不留國內且欲立新神,與祭司衝突。祭司集團投降波斯

    註六-1 波斯帝國(First Persian Empire。 約 550 ~330 BC)
        1。波斯起源:
阿利安人(Aryans),印歐語系。
        
2。居魯士大帝/居魯士二世(Cyrus the Great):擊敗外祖父米提國
        3。甘比西斯二世(Cambyse II):525 BC 將埃及納入版圖。
        4。大流士一世(Dareius I)  5。波斯之寬大統治觀:強烈的世界主義
        6。波斯滅亡 -> 亞歷山大 -> 埃及 托勒密王朝:建築許多 今存之埃及神殿。
                      巴比倫 塞琉古王朝:另立新都 塞琉西亞取代巴比倫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走向沒落。

  VII、其他筆記: 
    一、遺跡:佩特拉(Petra
      約旦西南部,納巴泰人(Nabatean)轉運 埃及托勒斯王朝商隊貨物,為重要通商點。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80-2.jpg

 

六、新巴比倫國  Neo-Babylonian Empire 

1。概述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8~31 新巴比倫王國 = 巴比倫第十王朝 = 迦勒底王朝 (加爾底亞王國)
第 10 王朝在文化上可以與 第 1 王朝(古巴比倫帝國)媲美。

第十王朝為 閃語族 迦勒底人(Chaldaeans)那波帕拉薩爾(626~605 BC)所建。
迦勒底人 原本是住在 底格里斯河下游 近波斯灣的沿海地區。此地區因迦勒底人定居,故稱為迦勒底(Chaldea)
迦勒底在<舊約聖經>中經常提到,但考古初見於 亞述國 亞述納西拔二世年代記
新亞述時其第1王。不過舊約聖經的如「迦勒底的吾珥」,烏爾...遠朔至蘇美早期王朝

新巴比倫總共5王:
  (1) 那波帕拉薩爾 Nabopolassar,626~605 BC
  (2) 尼布甲尼薩二世  Nebuchadrezzr II,Nebuchadrezzae II 604~562 BC
  (3) 艾維爾米羅達 Evil-Merodach 561~560 BC
  (4) 涅里格利沙爾 Neriglissar 559~556 BC     
  (5) 那波尼德 Nabonidus,556~539 BC    

 

2。那玻波拉沙  納玻波拉沙 / 那伯波拉薩 / 那帕波拉薩爾,Nabopolassar,625~605 BC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39, 28~31 出身南部的將官 那伯波拉薩
 建立新巴比倫王朝,又稱加爾底亞(Chaldea)王朝

 626 BC 那波帕拉薩爾(Nabopolassar,626~605 BC) 將亞述人趕出巴比倫,自稱巴比倫國王
 609 BC 米底王國新巴比倫王國 同盟摧毀尼尼微城。609 BC 亞述帝國滅亡
 米底王國佔領 亞述帝國北部領土,新巴比倫則佔領 亞述帝國南部領土,包含敘利亞、巴勒斯坦、巴比倫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亞述帝國的恐怖統治期不長,西元前 612 年,來自伊朗高原米提軍攻佔尼尼微,亞述敗亡
 阿休.巴尼.帕(亞述巴尼拔)的大宮殿與龐大泥土版,遂埋於沙土中。19 世紀中葉由法國&英國等人挖掘出來。

 阿拉姆系的 那玻波拉沙(書末附錄:納玻波拉沙,625~605 BC),與米提軍合作佔領巴比倫,
 612 BC 攻下尼尼微,建立加爾底亞王國,即所謂新巴比倫帝國。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西元前7世紀(700~601 BC)初,亞述在各地起義下,以風雨飄搖、威風不再。
 亞述的巴比倫總督 那波帕拉薩爾(Nabopolassar)領導巴比倫人,聯合東方的米底王國,給亞述致命一擊,
 分割亞述版圖。 612 BC 於亞述西部領地,及兩河流域大部、敘利亞&腓尼基(今黎巴嫩)地區,
 重建巴比倫王國。史稱新巴比倫為兩河流域最後的輝煌期
 那波帕拉薩爾將目標瞄準 富庶的敘利亞地區(土耳其東南,地中海東岸),使帝國開始強盛。 

《藝術家別冊》p.34
 亞述帝國的南部將領那帕波拉薩爾 在巴比倫奪取政權,建立所謂 新巴比倫王國。

 ---*-----*-----♤-----*-----*---

 

 2003《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015.jpg

   

3。尼布甲尼薩二世  尼布甲尼沙二世,那普加德那薩爾,Nebuchadrezzae II,約 630~562 BC

《藝術家別冊》p.34
 那帕波拉薩爾的繼位者:那普加德那薩爾二世(尼布甲尼薩二世,604~562 BC)

(1) 對外征戰: 

 ※ 因為聖經放大事件&現今局勢,所以「巴比倫之囚」知名。不過其實早在亞述帝國,是很常見常用的手段。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605 BC (606 BC) 尼布甲尼薩二世(Nebuchadrezzae II,尼布甲尼沙二世,約 630~562 BC)
 終於將埃及 趕出了西亞,此年那波帕拉薩爾去世。政權交給兒子尼布甲尼薩二世
 尼布甲尼薩二世在巴比倫語意為「皇冠的保護與繼承者尼布」或「保護邊疆者尼布」。 

 尼布甲尼薩二世企圖擊敗埃及,多次遠征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抑制埃及在此區的影響力
 他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東邊就盟友米底王國(現今伊朗西南),西邊大國埃及,於是先聯東抗西,避免被偷襲。
 接著兵鋒轉西,征服受埃及挑撥而背叛的被保護國

 新巴比倫埃及地中海東岸 展開拉鋸戰。 597 BC 尼布甲尼薩攻陷耶路撒冷(Jerusalem),
 扶持西底加為首 的魁儡政權,暗中操控猶太國。但埃及發動遠征,使部分猶太國腓尼基城邦,回到埃及勢力。

 尼布甲尼薩西底加背叛盛怒。588 BC 再次發動耶路撒冷戰爭,經過2年圍困,586 BC 巴比倫軍成功進城,
 展開瘋狂殺戮與掠奪,下令將大部分居民、尤其是手工藝人押回巴比倫,為歷史上知名的「巴比倫之囚」
 (Babylonian Exile。《世界文明史》書末附錄:巴比倫囚禁 Babylonian Captivity,
  598 BC 與 587 BC,前後兩次,猶太國人民 被尼布甲尼沙二世俘虜到巴比倫)。

 此批人要等到居魯士大帝 538 BC (波斯帝國) 滅了新巴比倫國,42000 多猶太人才被釋放回故土。
 新巴比倫國在敘利亞地區統治權穩固,成為兩河流域第一霸主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8~31 在位期間常和埃及爭奪巴勒斯坦
 攻陷耶路撒冷,滅掉猶大王國,依亞述慣例,將猶大王國大部分人口 遷移至巴比倫作為奴隸。
 雖然新巴比倫米底王國有同盟,但今兩國各求擴張,故須提防米底進攻

 

(2) 對內建設: 

(2)-1 擴大巴比倫城    

《文明曙光 (羅浮宮)》27~30 
尼布甲尼薩二世(604~562 BC 在位)擴建巴比倫城,他的年代 巴比倫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面積約 850 公頃。
幼發拉底河穿越而過。舊城區東岸,中央有馬爾杜克神廟大神廟,大神廟即巴比倫通天塔,舊約聖經稱巴別塔

 尼布甲尼薩將巴比倫城 擴大到幼發拉底河西岸,用橋梁連結,磚砌橋墩、石塊橋面。
 將原本正方形的巴比倫城,擴大為長方形西岸的新城 面積比較東岸舊城小。
 新舊城 都環以內外兩道城牆,內外城牆 相距7m,內層牆厚 6.5 m,外層牆 3.7 m 較薄,長約8m。

《兩河流域(法)》P.93
 巴比倫是個極大的城市,四周巨大方形外牆長寬各為 1.8 與 1.3 km,牆上部屬了 50 多座塔樓
 經文獻記載,此處有超過 1000 座神殿與宗教聖地,包含知名的 愛撒吉爾神廟(Esagil),供奉此城與全宇宙
 的主神 馬爾杜克神(Marduk),神廟內有座7層高的通天塔(約 90 m),即《聖經》中著名的「巴別塔」。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尼布甲尼薩二世在戰爭中所向披靡,大量戰俘&戰利品,加上王本人好大喜功~使巴比倫有足夠資本進行建設。
 能容納 25 萬人的都城,規劃得十分整齊,並修建父親未完成的巴比倫城
 希羅多得曾讚嘆:「空間足以使四馬戰車轉身」之寬廣,大幅提升城市防禦
 城市入口的典禮門「伊蘇塔爾門」 藍色琺瑯琉璃磚 以公牛&龍裝飾,壯美得在當時是建築的巔峰作

  

(2)-2 伊希塔門&遊行大道   

《文明曙光 (羅浮宮)》27~30 
  內層牆與外城牆,每隔 18 m 有一塔樓,8座城門以供進出。 外城牆外,有寬 50 m 護城河
  8城門皆以不同的神命名,現已發掘出4座。北方大路經過 伊什塔門(Ishtar Gate,依希塔門)
  經過城內「遊行大道」(Processional Way)。伊什塔是戰爭、豐收、愛情女神
  龍是馬杜克神的象徵,牛是阿達德神(Adad,生命之神)的象徵。

  遊行大道是 巴比倫新年節 抬眾神遊行的街道。大道兩側裝飾大獅子,為伊什塔的象徵
  1899 德國考古隊挖出 馬爾杜克神廟基地、王宮、伊什塔門、遊行大道等重要遺跡。

《兩河流域(法)》P.92~99
  德國的兩位考古學家 被巴比倫矗立於外的高牆所吸引,1899 年開始進行考古。
  1902 年挖掘隊開始清理 伊希塔門(照片),牆高超過 12 m。現在此真正的大門 已被運到柏林博物館
  (那年代是挖到就是挖掘者的所有物...),目前在巴格達的是複製品(所以並未/無法列為世界遺跡)
  伊希塔門與牆上的燒磚 飾有厚厚的彩色琺瑯動物浮雕,為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期的特色。
  蛇頭的龍 象徵馬爾杜克公牛則象徵 暴風雨之神 阿達德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49 巴比倫新年慶典中,國王率領的行列 行走「行列大道」
  「行列大道」從頭到尾都有 行走的獅子圖案裝飾。每隻獅子由 11 層彩釉磚組成,並非每隻都一模一樣
  上下兩列黑白的外邊框 裝飾著玫瑰。德國挖掘者估計 行列大道兩邊總共 120 隻動物。

  獅子是 愛情與戰爭女神 伊希塔的象徵動物。 公牛象徵 雷雨之神 阿達德
  城市主神馬杜克 名為 穆希胡希舒(Mushhushshu)。

  新年慶典稱為 阿基圖(Akitu)節,於春分舉行,節慶活動持續 11 日。巴比倫時 此節慶規模龐大,
  為全帝國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國王在裡面扮演關鍵角色,若國王無法參加~節慶就停辦,並認為是凶兆。

 
《藝術家別冊》p.121
  阿達德(Aada)為巴比倫與亞述 掌管天氣的天神。
  伊希達門設防的城門,而非宗教建築,不過用附近 阿卡德(Akkad)內神廟供奉的女神伊希達命名。
  圍繞巴比倫城的 城門至少7座,伊希達門是其中唯一 有兩重城牆的城門。

  巴比倫每年重要節慶,連續 11 天的新年慶祝,全境所有寺廟神像 都聚集馬杜克神廟區內(聖經巴別塔)
  眾神從城牆外的「新年節慶屋」開始,沿著遊行道,穿越伊希塔門
  建築基部銘刻:因為節慶 而絢麗裝飾,使伊希達門和遊行道 有別於其他城門與街道

《兩河流域(法)》P.92, 100~101, 120
  巴比倫的 主掌戰爭、收成&愛情的女神伊希塔神廟 與聖道的高牆,在考古挖掘以前,
  這些遺跡仍未被土石掩埋,矗立在地表之上。當年每逢節日的盛大遊行隊伍,會沿這裡的高牆走過。

2003《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013-3 1902年伊希塔門(新巴比倫) 考古挖掘.jpg

2003《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014 013-2 1902年伊希塔門(新巴比倫) 考古挖掘.jpg

 

(2)-3 巴比倫神殿,神殿內的通天塔/巴別塔(因為異教衝突&聖經一神論,聖經詆毀此城與此神)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39
 尼布甲尼薩二世在市中心建立 主神為馬杜克的神殿 愛撒吉爾(Esagil,埃薩吉拉 Esaglia)
 以及階梯式聖塔
就是有名的巴別塔

《文明曙光 (羅浮宮)》27~30 

 舊城區東岸,中央有馬爾杜克神廟(從巴比倫第1王朝起,成為巴比倫主神)埃薩吉拉(Esagila),
 與七層高的大神廟  埃特梅南奇(Etemenanki)。塔廟長寬高約 91 m,考古只發現 塔基遺址
 大神廟即巴比倫通天塔,<舊約聖經>稱為巴別塔(Tower of Babel)。舊城區還挖掘出 其他4座神廟。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尼布甲尼薩二世建造完成巴別塔(通天塔),以供奉巴比倫主神 馬爾都克(Marduk, 馬爾杜克)。
 (接近時間,在古中國為東周春秋混亂期)
 巴比倫城在鼎盛期 人口達 10 多萬(《再現歷史2》P.17~18,而 P.24 說 25 萬人),為兩河流域商業中心

巴別塔(通天塔,Babel,p.39~40):舊約聖經第 11 章:諾亞子孫建造,耶和華故意混亂人類語言使建造失敗。
通天塔最早建於漢摩拉比時代,但 689 BC 亞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704~681BC)攻佔巴比倫毀壞
新巴比倫建國王 那波帕拉薩爾重修巴別塔,於尼布甲尼薩二世時代終於完成。共7層,總高 90 公尺。

波斯王居魯士攻陷巴比倫時 並未摧毀此異教徒神殿,反而妥善保護。但薛西斯大帝(Xerexes)摧毀成一片廢墟
「巴別」巴比倫語意為「神的大門」,讀音與希伯來語「混亂」相似,聖經作者因此編撰出 上帝懲罰的故事~

  

(2)-4 空中花園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尼布甲尼薩二世為愛妻米底的公主安美伊迪絲(Amyitis)建造空中花園。
  希臘學者列為世界7大奇觀之一:階梯式建築,花園比宮牆還高。

  但後代有質疑 可能希臘人混淆了 亞述尼尼微的王家林苑。那年代汲水技術仍不足
  (維基表示該等級 大量供水水利設施 需龐大國力財力,且僅於亞述挖到,而巴比倫境內皆無),
  且巴比倫泥板 未有切確文獻紀載。1978 伊拉克政府重建。

《文明曙光 (羅浮宮)》27~30 [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
  作家西羅多德(Herodotus,484~420 BC)與 史學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提過的空中花園,
  德國欲挖掘漢摩拉比時代的巴比倫城(個人註:古巴比倫~第一王朝,距新巴比倫國 1792-612 約 1180 年)
  但因地下水位過高而放棄。巴比倫許多藏品故都收藏於 柏林博物館

~~~*~♧~*~♤~*~~*~~~   

   

4。新巴比倫後期~滅亡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562 BC 強主尼布甲尼薩二世過世後,巴比倫立刻陷入混亂,6年內8個國王被廢,其中2個被殺。
 末代王那波尼爾(Nabonidus)不回國執政,並想用阿拉伯的月神 取代馬爾杜克,被貴族與祭司阻止。
 長期沉溺西方富庶,忽略東方崛起的力量: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征服巴比倫東邊盟邦米底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納玻尼杜士(Nabonidus,555~538 BC)新巴比倫最後之王,尊崇月神 ,在烏爾修建聖塔,但遭祭司反對
 538 BC 敗於波斯居魯士二世納玻尼杜士信仰月神辛,致使馬爾頓信徒不滿,於是避難至哈蘭(Harran)

《藝術家別冊》p.34 那波尼德斯(556~539 BC)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39 納伯尼德(556~539 BC 在位)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9 末代王那波尼德欲立新神,而與馬爾杜克祭司集團 發生嚴重衝突。
  那波尼德遠走阿拉伯沙漠十年,其子作為攝政王 留在巴比倫。當波斯居魯士來攻擊時,巴比倫幾乎沒有抵抗

  因為祭司集團一般巴比倫人認為,比起被迦勒底人統治,波斯人統治不會更差,且可以保有他們的特權地位
  祭司集團背叛攝政王,向波斯投降尼布甲尼薩二世 費盡心力的內外兩層牆,軍事上完全沒發生作用。
 

《再現歷史2》p.17~18, 23~24
539 BC,巴比倫在底格里斯河岸迎戰波斯,巴比倫的古提總督倒戈,2天後居魯士拿下巴比倫兩河流域文明告終
居魯士二世(約 559~530 BC 在位,在位約 20 年)創建從愛琴海~印度河尼羅河~高加索的大波斯帝國
在巴比倫推行寬容政策尊重在地宗教傳統,因此贏得占領地人民的服從

~~~*~♧~*~♣~*~*~~~   

   

波斯 1977《世界文明史2:文明的誕生》地球出版004-2.jpg

補充google地圖:加上車程~變成超有現代感XD 網路時代真是太方便了...輕易的搜尋出遙遠蘇薩現今地點照片XD
波斯版圖太夭壽大了 可能一時無法辨識,左上方是土耳其半島 安那托利亞高原喔!遠超越兩河流域文明範圍XD"

google西亞-北非地圖(埃及 土耳其 以色列 約旦 敘利亞 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 阿富汗)

雖然地圖上沒寫 波斯東南方疆界之印度河,不過衛星圖有河岸沖積平原。 北北西高加索山脈
西南達北非 埃及底比斯在尼羅河中游(上游現為蘇丹、源頭衣索比亞)西北方被遮住的是歐亞接壤的伊斯坦堡

 

註六-1 波斯帝國  First Persian Empire,Achaemenid Empire(阿契美尼德王朝)
                   (559)~331 BC 帝國版圖太大了~只選列與兩河流域埃及相關者。

1。波斯起源  1500 BC 左右~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56 
  約西元第2千年中期,騎馬遊牧民族 阿利安人(法文 Aryens,英文 Aryans)出現在裡海附近
  為印歐語系,波斯人米提人的祖先。漸漸阿利安人分成2支
  1支入侵伊朗高原,說伊朗語,如米提語古波斯語.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西元前 537 年,興起於伊朗高原波斯人滅了新巴比倫帝國
  西亞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美索不達米亞,移至伊朗高原

    

2。居魯士二世/居魯士大帝  559~530 BC   ※ 539 BC 滅掉新巴比倫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印歐系統的居魯士王維基居魯士二世居魯士大帝 Cyrus the Great,559~530 BC 在位)。
  (居魯世一世為其祖父)與其子,領土擴及西方,並遠征埃及、奴比亞、衣索比亞等地。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56~257, 59
  居魯士二世,父親是波斯一個小國的國王,母親米提公主
  559 BC 繼承父親成為 安山的國王。
  550 BC 攻打米提國宗主~也就是自己的外祖父~並獲勝。
  隨後於米提建首都 帕薩加迪(Pasargades),剝斯王權 取代了米提王權

  居魯士終年征戰,539 BC 佔領巴比倫,此為重點時刻,奠定近東空前的大帝國,並延續近2個世紀
  波斯最常使用的語言有4種:古波斯語、依蘭語、巴比倫語、阿拉姆語。其中阿拉姆語寫在莎草紙 故難存留
  行政組織採用共同的官方語言 阿拉姆語(法文 Arameen,英文 Aramaic)。

 

3。甘比西斯二世  529~522 BC   ※ 525 BC 併吞埃及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66, 295(年表) 
  甘比西斯二世岡比底斯,Cambyse II,維基 529~522 BC 在位),居魯士大帝之子&繼位者。
  525 BC 將埃及納入版圖,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省(個人註:埃及晚期 27~31 王朝 為波斯人所建。)
  現代考古於蘇薩挖掘出 典型埃及文物,如護身符 烏加特之眼(Horus 荷魯斯之眼),
  年代約為西元前6~4世紀(600~301 BC)(個人註:蘇薩依蘭首都,位於蘇美東方靠山,滅於新亞述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90-2 波斯-蘇薩-埃及風格.jpg

 

4。大流士一世  522~486 BC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大流士一世(Dareius I,522~486 BC,阿克米尼斯朝的波斯王),東方到印度河流域、
  西南達埃及、西方到愛琴海、東北達土耳其斯坦,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國

《文明曙光 (羅浮宮)》P.58, 256~257
  波斯帝國組織結構 主要是由大流士一世(522~486 BC 在位)完成。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
  古波斯人尊重被統治民族的文化態度寬大,形成高度波斯文化。宮殿與陵寢涵蓋 整個古代東方世界性
  綜合亞述巴比倫敘利亞埃及希臘等文化精華,成為波斯建築特色。

  西元前5世紀初,波斯拓張領土至 安納托利亞希臘殖民地,引發長達1世紀的波希戰爭
  亦為古代歐洲古代東方之戰。 (↑↑↑ 個人註:不是西台帝國喔!西台已於 1200 BC 原因不明的消失。

 

5。波斯之寬大統治觀  559~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56~257
  波斯國王的文獻 顯示出一種新的思維,相對於亞述實行 流放人民政策
  居魯士考慮的是「讓每個人回到自己的家園」。紀載這段話的圓柱 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尼尼微、亞述、蘇薩、阿卡德、哀休農那,(...) 等地建築基礎 荒廢已久,我把原來住在那裡的神帶回來
   為他們建造永久居所,我把他們的子民 全都聚集起來,使他們重回住處。」

  此自由人民與政府國家的概念與態度,表現在阿克米尼斯藝術上,將每個文明 吸取特點 融合為一
  不同的影響並存,與國王的步伐一致。國王將各地區的地方色彩 歸併到統一的帝國裡。
  「我乃大流士,偉大的國王,萬王之王,諸種不同來源的民族之王,萬方廣大土地之王。」
  有些考古學家無法理解這種 強烈的世界主義,把波斯王看成各種不協調元素 構成的雜亂無章混合體。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0
  波斯統治下的巴比倫,為波斯最富裕的行省 巴比倫尼亞(Babylonia)的首府。
  不過 482 BC 巴比倫人起來反抗波斯,於是城內嚴重被破壞。
  331 BC 亞歷山大大帝曾經計畫 將巴比倫定為國都&修復毀壞的神廟。
  323 BC 亞歷山大病歿於 巴比倫城尼布甲尼薩二世的宮中。

 

6。波斯滅亡 -> 亞歷山大  331 BC

《文明曙光 (羅浮宮)》P.58, 294(年表)
  336 BC 亞歷山大(法文 Alexandre,英文 Alexander,332~323 BC 在位)大帝統治馬其頓
      維基:亞歷山大三世,336~323 BC
  331 BC 亞歷山地征服 巴比倫、蘇薩、波斯
  323 BC 亞歷山大 病歿於 巴比倫城

《世界文明史》p.74~75, 書末附錄
  亞歷山大東征~滅了波斯帝國,且於十年間,創造大於波斯世界帝國
  年輕王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城,各地領土被 各將軍、家族分裂繼承。
  埃及受希臘的 普特列麥奧士家族統治,但在普特列麥奧士王朝
  (應是指 托勒密王朝 Ptolemaic dynasty)時代,法老文化仍延續下去。

  路克索阿冕神殿(阿蒙神殿)內的禮拜堂、
  非拉艾島菲萊島,Philae)伊西斯神殿、
  艾得夫的何爾斯神殿(艾德夫神殿,Temple of Edfu,荷魯斯神殿
  柯莫歐珀神殿(考姆翁布神廟,Temple of Kom Omb

  丹得拉的哈特和魯神殿(哈爾托女神神殿,Dendera Temple complex別人2017年的遊記~很多照片
  艾斯納的庫奴姆神殿伊斯納克奴姆神廟,The Temple of Khnum at Esna等,
  保存得最好的埃及神殿,多數皆為此一時代的建築
  (只要反覆搜尋中文&英文,終究能找出 翻譯不同的地方是指哪XD;; <-對埃及莫名執著XD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0
  323 BC 亞歷山大大帝過世後,巴比倫落入 塞琉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312~64 BC)手中。
  塞琉古一世(312~281 BC)於底格里斯河岸 另立新都 塞琉西亞,此為希臘風城市
  塞琉西亞慢慢取代巴比倫,成為美索不達米亞 最重要的城市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兩河流域流行。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走向沒落衰退

  

     ♧           *           ♧   

     

佩特拉遺跡 Petra 約旦《一萬年。在路上:中東五國16處世界遺產紀行》-s.jpg

VII、其他筆記:
    

一、遺跡:佩特拉   Petra 《一萬年.中東》p.218~229 中文維基 
               ※ 《王家的紋章》vol. 50 演出的地點。

佩特拉,Petra 在聖經上有多處紀載。
Petra 為希臘文 Peter 的轉音,馬可福音 3:13~16 敘述西門改名為彼得 peter,為耶穌十二門徒之第一大弟子。

約旦西南部,靠近以色列接壤之地。沙漠邊陲,納巴泰人(Nabatean,王家紋章譯為納巴坦人)於西元前三世紀
建造宮殿、神廟、墓室,西元後 1812  年才被瑞士學者發現,1929 年開始挖掘,1959 年中心城市被發現。
1989 電影《印第安那瓊斯 最後的十字軍》找聖杯之地(為系列電影,第2集稱為<法櫃奇兵>)

約旦首都 安曼,需車程 3 小時多,相距 250 km。位於海拔1千公尺。連接死海阿卡巴海峽
作者之一黃老師已來十多次(此書是遊記,前面幾本都是古文明史,表示認真走完需3天,每天走約7小時。

 

在地人是貝都因人,(同書 p.239)貝都因原本指 在沙漠游牧的「方式」。
約旦南部佩特拉貝都因人 來自埃及西奈半島,華迪倫(Wadi Rum)的貝都因人 則來自沙烏地阿拉伯

1917 土耳其鄂圖曼帝國以前 強徵西奈半島的貝都因人外約旦(當時約旦國未成立)南部巴底亞地區做苦工。
(本人註:鄂圖曼帝國 約 1453~1919 年)
現在法律不允許古蹟內有人居住貝都因人只好改以觀光生存...賣紀念品或騎駱駝,但戰爭遊客減少~生活難過。
熱門紀念品為 1839 年探險家大衛.羅伯茨 版畫集。一本5美元 14 張2008 美金匯率若用 33 估約 165 元台幣

 

2008《一萬年。在路上:中東五國 16 處世界遺產紀行》020-2.jpg

佩特拉古城唯一路口通道:西克峽谷。峽谷寬約 2~7 公尺,但高約1百公尺以上,山壁陡峭而狹窄天空成一線
西元 106 年羅馬人發現唯一水源在地峽外,攻破與統治佩特拉納巴泰人。 

電影場景~法老的保藏(此書未明說地點名,不過依描述應指 Al Khazneh 卡茲尼神殿咕狗圖片為希臘式宮殿,
上下2層,正片雕刻埃及 Isis 神,亭榭為柯林斯柱頭(本人註:指希臘風格的裝飾柱)
下層柱廊玄關 刻有亞馬遜女兵、6根羅馬式門柱,風格融合埃及、希臘及亞述文化。(滅亡順序:亞述 埃及 希臘)
此墓室應建於埃及托勒密王朝(本人註:埃及晚期王朝的最後:馬其頓王朝 -> 托勒密,後者約 BC 304 ~ BC 30)

古代納巴泰人控制大馬士革(現今敘利亞西南 為首都)與阿拉伯通商之路。埃及托勒斯王朝賽琉古斯
賽琉古斯統理敘利亞。應指 Seleucid Empire交惡,商隊由佩特拉轉運。佩特拉成為重要地點。
本人註:323 BC 亞歷山大帝死後 大帝國分裂:埃及托勒密王朝 305~30 BC,伊朗一帶 塞琉古帝國 (wiki地圖)

 

法沙特街(Street of Facades)為墓穴區,再往前是谷地斷口、視覺豁然開朗,為天然進出通道。
山岩石窟有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為歷代國王陵墓,羅馬宮殿風格。
左邊有羅馬劇場遺跡,但應為獻祭之祭典處,而非一般劇場。
沿岩壁山坡建築有寺院、宮殿、住宅等。大神殿裝飾風格為西元1世紀末~羅馬統治時代。

佩特拉最大建築:德依神廟(El Deir,修道院,本段上的附圖),約9百級階梯(但可乘驢子)。
學者認為此非王陵,而是寺廟。5世紀改為拜占庭教堂,但之後就開始廢棄。

後因地震&地理因素 佩特拉逐漸衰微。至西元6世紀幾乎被棄置。最後紀錄為 1217 年。之後佩特拉從歷史消失。

    

 ■ ■ ■ ■ ■ ■ ■ ■ ■ ■ ■ ■ ■ ■

    

打完全部兩河流域囉!! 感想...     
1. 原來這篇意外短@@ 或說...剛打完N萬字的礦石整理文... 覺得沒死於肺炎 也要死於打廢言惹orz

2. 看完幾本埃及史&兩河流域史後,日前看中正紀念堂埃及博物館合辦埃及展~租導覽機幾乎都是已知內容
  在某間倒店倒數的店 看冷門書《碧藍的荷魯斯之眼》新集數(這部我家附近一間斷尾,另間不進...)
  才知道原來是在講史實@@ 比《王家的紋章》年代更以前一點,真.埃及顛峰期的 第十八王朝 強盛女王
  與其父、其夫、其子(全是法老)。王家紋章的圖坦卡門 歷史上倒是稍微衰弱 神官強大 宗教改革失敗混亂中~

  另個冷門作(也是我家這租不到)《巴比倫尼亞的獅子》,實際上是在講蘇美喔!古代蘇美的烏魯克城邦
  劇情看來完全依那知名史詩走(只是加上穿越的日本高中生)巴比倫地區北方為阿卡德,南方蘇美,所以也沒錯
  搭配之前整理過的兩河流域神祇w(要不然我本來對此作者有點...退卻XD; 畢竟他成名作發展很...女主智缺orz

3. 其實還有看不完的土耳其orz 該怎麼辦呢... 暫時放棄鄂圖曼帝國,先釋出西台帝國(兩者差n千年XD|||

   

**♥  .  ♣  .  ♦  . ♠ . E N D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無 的頭像
    小無

    小無的不臘閣 大圖多建議電腦版

    小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