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來個不專業分析文XD(若有誤歡迎指出~非常感謝XD;;
也就是之前在 PTT X-Japan 板討論的~「Silent Jealousy」整團 cover 的演奏速度與原版差異XD
討論文: 2017-04-27 [閒聊] 日本女鼓手X-Japan爵士鼓cover @ 看板 X-Japan - 批踢踢實業坊
推文影片:2016-11-27 X JAPAN - Silent Jealousy (Full Band Cover) @ Daisuke Kurosawa
計算方式:整曲大約以 二 三 四十 秒~1分鐘為分割單位,計算各區的 BPM
最後再計算整體 BPM。(數字都手動按計算機~已盡量檢查...XD;;;
(因為是自己的筆記,且不清楚閱讀對象情況~文字可能較囉嗦些...歹勢XD;;;
P.S. 全文大意發在 X-Japan 板:Re: [閒聊] 日本女鼓手X-Japan爵士鼓cover
(PTT 附圖的備檔:表格1、表格2 (因為 imgur 當時間久/點閱少~就會砍檔@@;;
* ♧ * ♤ * * * ♤ * ♧ *
♦ 前言XD; 之前是空耳 + BPM 計算機測速,實在又累又不準... Cover 版 1 首 8 分 10 秒,原曲 CD 版 7 分 18 秒,上次還有再聽 LIVE 版 希望能再盡量精確點~於是想說加上實際計算 BPM 如何XD!? 衍伸:某 midi 此曲<Silent Jealousy>設定 ♩ = 183 :每音符 60/183 ≒ 0.3279 秒 ---*-----*-----♤-----*-----*---
再來~用定義計算的時間,測試程式速度是否正確XD 檢測對象: 範圍設 22 小節(= 88 個音符), ♩ = 183 定義計算 約需 1.3115秒 x 22 ≒ 28.8525 秒 |
↓ midi 轉進 overture 後,如圖左上~可以隨意調整演奏速度(所謂BPM)。 圖右上~打開時鐘,♩ = 120 理論上1秒2音符。
* ♧ * ♤ * * * ♤ * ♧ *
♥ 開始跑歌XD 如大家所知,<Silent Jealousy>開頭是鋼琴前奏(很有 Yoshiki 的編曲風格XD) 雖然個別音符的快慢不同,但基本上鋼琴前奏的速度2者差不多@@ |
鋼琴前奏:
|
|
↓ ...對照5線譜會比較好唱XD 話說 midi 音樂檔剛轉成樂譜是醬~升降記號很亂@@; 下圖紅字是鋼琴前奏部分(midi 生成 4 音軌)
↓ 改成升G小調~(轉檔時鋼琴分家的4音軌,也可以併回左右手的2音軌~
↓ 上圖的「升/降」,指同音若改用降記號的譜表示~
---*-----*-----♤-----*-----*---
開始進入雙方譜不同的問題XD
前半段是鋼琴最後6音:Cb6 Db6 Cb6 Bb5 Cb6 Db6 (1992-1-6 東京巨蛋 Yo桑示範XD
Do Re Do Si. Dol Re (不精確唱名XD 省略升降,且應為上1與上2點XD
↖啊啊下圖手誤XD;;;
音軌後半段 明顯可看到: (1) 兩版本 曲子中間停頓/無聲時間不同
(2) Cover版(第2音軌),在鼓開始前多了4聲鈸XD(鏘~鏘~鏘~鏘~
(若是 live 第3天~ 1992-1-7 東京巨蛋,開頭是團員介紹,之後略過鋼琴前奏~馬上 Yo 的鼓,就有這四聲鈸XD
鋼琴最後2音:Do ~ Re 。 升Do(C#) 與 降Re(Db) 在鍵盤上是相同位置。
所以把前面都剪掉@@ 原版剪掉鋼琴&空白,Cover版剪掉鋼琴和4聲鈸~
如下圖,從 0 秒開始都有鼓和吉他等~
上圖音訊處理程式使用 Audacity ,免費下載、有中文化、免安裝(隨身碟帶著走)XD(佛心來著XD
燒錄程式 Nero 完整版(簡略版無)是會混綁音波編輯程式 Wave Editor,也可以剪貼&調整音量,但記得好像無法混音?(1檔案開2音軌以上
■ ■ ■ ■ ■ ■ ■ ■ ■ ■ ■ ■ ■ ■
如前所述,開始分段計算2版本 BPM 。剪掉鋼琴與空白後,整理如下表。
左邊第1直行 樂曲分段 (b-1):有鼓點等其他樂器的 16 小節,約 21 秒。
原版約 BPM 182.9, cover 板約 BPM 182.0(計算方式與理由亦如前所述
樂曲分段 | 長度 | 原版(專輯) 大約時間 |
原版 BPM 試著計算 | cover版 大約時間 |
cover版 BPM 試著計算 |
(a-1) 鋼琴前奏 | 16 小節(剪掉) | 0 ~ 42.6 秒 剪掉 |
X | 0秒開始 比原版 多11.5秒的空白 所以剪掉的更多 剪掉 |
X |
~~~~~~~~~~~~~~~~~~~~~~~~~~~~~~~~~~~~~~~~~~~~~~~~~~~~~~~~~~~ | |||||
(a-2) 空白 | 約5秒(剪掉) | 剪掉 | X | 剪掉 | X |
~~~~~~~~~~~~~~~~~~~~~~~~~~~~~~~~~~~~~~~~~~~~~~~~~~~~~~~~~~~ | |||||
(b-1) 開始有鼓點 吉他D旋律 |
16 小節 (第 1~16 小節) (以下皆含首尾) |
0 ~ 21.0 秒 (小數點後亦 為十進位) |
16 小節 = 64 個音符 (64拍) 約 21.0 秒 每秒(64/21.0)≒3.0476個音符 每分182.8571 => ♩ = 182.9 |
0 ~ 21.1 秒 |
16 小節 = 64 個音符 |
~~~~~~~~~~~~~~~~~~~~~~~~~~~~~~~~~~~~~~~~~~~~~~~~~~~~~~~~~~~ | |||||
(b-2) 吉他A旋律 ~吉他B旋律 |
16 小節 (第 17~32 小節) |
21.0 ~ 42.2 (約 28.9 進入吉他B |
16 小節 = 64 個音符 約 21.2 秒 每秒(64/21.2)≒3.0189個音符 每分181.1321 => ♩ = 181.1 |
21.1 ~ 43.4 (約 29.6 進入吉他B 已落後0.7秒 到人聲落後1.2秒 |
16 小節 = 64 個音符 約 22.3 秒 每秒(64/22.3)≒2.8700 每分172.1973 => ♩ = 172.2 與原版差 BPM 8.9 *註2 |
*註2:上表之樂曲分段 (b-2) 原版約 ♩ = 181.1 , cover 板約 ♩ = 172.2
與原版 BPM 慢 8.9 似乎比較多~不過這邊是空耳XD; 所以還要考慮計算誤差@@;;
16 小節: 若 21.0 秒則 BPM 182.9 若 21.1 秒則 BPM 182.0 若 21.2 秒則 BPM 181.1 若 21.4 秒則 BPM 179.4
(秒數與BPM反變. (前3個上表有計算式,最後1個:每分(64/21.4)≒2.9907 每秒179.4393 => ♩=179.4 )
也就是說:若空耳誤差 0.2 秒,則 BPM 差 1.8...若空耳誤差 0.4 秒,則 BPM 差 3.5
且是包含起頭&結尾,若一段區間誤差 0.4,平均起頭誤差 0.2 秒,結尾誤差 0.2 秒。
考量計算誤差下:設一段加減 BPM 3.0。 若2版本對照差值,則可能有 BPM 6.0 左右的計算誤差。 例:原版(-3.0) vs Cover版(+3.0)
↓ 所謂 0.2 秒的感覺大約是醬XD: 音軌左側反白 0.2 秒,橘色分界是1~3秒,綠色是節拍(大約抓位置啦XD)
這邊是為了看清楚~不然平常 不會放大到這樣@@; 因為時間軸1瞬間就跑過,反而什麼都看沒有orz
↓ 通常空耳抓位置是這樣,在想要的音~1瞬間跑過時,感受到的是「區間」(實際1音有起頭和殘響,聲波放大會呈現菱形,而非僅1垂直線@@
(圖片加字/線/框等,幾乎都用小畫家XD 小畫家用久後~甚至有比 PS 方便的錯覺XDD 或說可以自然的偷懶XD 不用糾結文字圖層與特效,
圓圈與方框都不用拉路徑!且半透明只有 2 種選擇XD PNG 存檔時自動壓縮!(不用糾結 PNG-8 或 PNG-24 ,PNG 色票要用幾色之類...
---*-----*-----♤-----*-----*---
樂曲分段 (b-1) 開始有鼓點,吉他D旋律:16 小節
吉他D旋律~是聽本曲的重點考題XD 實在太常出現惹~必記XD!(所以後來決定放個譜XD
↓ 首先確認譜的音高~
其實也只是1小段旋律而已XD 1段4小節,重複4次 = 16 小節w(本文的意外功能~抓吉他在本曲的常用重要旋律XD
吉他D旋律:Sol La Si ~ Sol La Si Re Do ~ ~ ~ Si ~ Do Si ~ La ~ Si ~ La
下圖每1個星星,都是本旋律開始重複~
註:裝飾的低8度音 Sol(本譜是下 2 點),下圖我用藍灰色表示。低音反正聽不太清楚~直接省略XD
說此段吉他D旋律常重複~至少出現在: 0:00 2:38 6:05 ...因為鋼琴前奏被我剪掉,所以相差 42 秒左右
分樂曲分段: (b-1) (e-1) (f-2)
正常專輯版大約對應在: 0:42 3:20 6:47
---*-----*-----♤-----*-----*---
接續下篇:BPM 估計 (2/3)
**♥ . ♣ . ♦ . ♠ . E N D . ♠ . ♦ . ♣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