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筆記] 兩河流域 01 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年表、概述        

  
★ 目錄 02:  

  IV、建築、藝術、考古:
    1、建築/建築藝術:建材、神殿/宮殿 等
    2、藝術:浮雕、圓筒印章 等
    3、兩河流域考古

  V、楔形文字:
    1、概述
    2、演進/變化歷史
    3、考古&破譯:1802 哥羅特芬(Grotefend) -> 1835 羅林森(Rawlinson)


  VI、宗教:  
    1、概述
    2、各神簡述:
      A、最高主神:3位
        A-1 天神:安(An,安努 Anu)
        A-2 暴風神:安利爾(Enlil)
        A-3 大地神:恩基(Enki) 

      B、次高主神:3位
        B-1 愛與美與戰神:伊楠娜(Inanna)-> 伊希達(Ishtar)
        B-2 月神:楠娜(Nanna)-> 辛(Sin)
        B-3 太陽神、正義之神:烏肚(Utu)-> 夏馬修(Samash)

      C、其它神祉:
        C-1 生命之神:杜木基(達姆斯,Dumuzi)
        C-2 [惡魔] 拉馬斯圖(Lamashu)
        C-3 [惡魔] 帕祖祖(巴茲茲,Pazuzu)
        C-4 [惡魔] 渾巴巴(Humbaba,浮瓦瓦 Huwawa)
        C-5 其他:萬物神、寧吉爾蘇、人首公牛、艾蕾斯吉卡兒、阿達德(Aada)

  註 VI-1:卡賽王國時期 眾神雕刻   
  註 VI-2:辨識古文物上面的人物是神  

       

再現世界歷史2-兩河流域文明, 再現世界地理67-土耳其-突厥西疆.jpg

 

IV、建築、藝術、考古:    

1、建築/建築藝術:
  建材:《世界文明史》P.11, 書末附錄   
  美索不達米亞 不產礦物&石材,建築用木材也十分缺乏。因此房屋 神殿 墳墓等,都用泥做磚頭蓋成。
  磚頭分成日照曬乾的土磚,和火燒的窯磚兩種。磚頭建築日久後會崩毀,廢墟成為丘狀遺跡(遺丘)。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5~36   
  一般人房屋:泥磚牆壁、木樑、草頂,塗以泥土。較講究的~下半部用燒磚。也可以有2樓。
  較好的房子有排水溝,不過通常是直接排到河中~汙染水源。常發生因水源污染而生病。
  城中除了宮殿&神殿,房舍通常很擁擠。原因是城外有牆 + 人口增加。城牆外一天行程內有農村。

  《再現歷史2》p.9~10
  兩河流域缺乏石塊(與埃及相異甚大),故以泥磚建造大型建築,磚間不用灰漿或水泥。
  神廟與宮殿 使用更複雜的技術,如支柱、密室、黏土釘子等。
 

  神殿/宮殿:《世界文明史》p.98~100, 書末附錄
  初期王朝,神殿建在好幾層的台基上(塔廟)。初期王朝的中期,城市周圍出現城牆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02 城市主神神殿 都建於市內重要位置,如烏爾城 月神的神殿,或是
  烏魯克城 女神伊南娜的神殿。幾個世紀下來,這些聖殿毀壞了 又原地重建。流傳到現代僅剩些許器物。
  信徒習慣在神殿 放置自己的小雕像

  世界文明史》p.251~253, 書末附錄  
  美索不達米亞 自古以來就有 在基壇上建築聖殿的習慣。如瓦路卡白神殿,寬 66m 長 70m 高 13m
  南美索不達米亞都市國家,皆以此種大神殿為核心 逐步發展。

  進入初期王朝,神殿建築包含 供犧所、祭司住宅、倉庫、工作房等,成為龐大複合體。
  安置神像的聖所 是建築在特別的基壇上。此基壇,後來發展為 美索不達米亞 特有之聖塔
  (ziggurat,主要都市會建立。以日曬磚或窯燒磚建成,聖塔以巴別塔最有名)建築物。
  此時代開始,作為最高祭司的國王,宮殿與神殿富麗堂皇。基許發現的宮殿,殘存部分就有 50 個房間。

  在許多著名大建築中,以烏爾第3王朝 首先建築完成的聖塔 留存得最完整。
  長 63m 寬43m,台基重疊3層。周圍有長約 180m 寬約 140m 的附屬設施。
  聖塔至此逐漸升高,至新巴比倫時代 有重疊8層的聖塔,高約 90m 附屬設施約長 400m 寬460m。
  巴比倫的聖塔,即為聖經所說的巴別聖塔的原型(前有敘,聖經是為了攻擊異教 而模擬了高塔的想像故事。)
  (巴比倫聖塔供奉 巴比倫國神馬爾杜克,且源自蘇美市神~多神信仰。但希伯來宗教(猶太/基督)是一神信仰)

      
  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大部分是由磚頭建造,採用許多磚頭 表現龐大感。
  大部分建築都有中庭,最主要部份是王座室,與其他建築相互連結。為當代建築的一大特徵。

  美索不達米亞~以亞述城為中心,亞述開始其建築活動。巨大著名的建築出現在 尼尼微、尼姆拉、
  柯沙巴等地。這些是西元前9~7世紀 大帝國時代的王都。(註:中亞述末期~新亞述時期)
  有亞述的凡爾賽宮之稱的柯沙巴(柯爾沙巴德 Khorsabad,薩爾恭城),是城牆厚達 28m 的城市。
  宮殿之一高約 8m,建築在長寬各 300m的大基壇,有許多神殿與聖塔。主要入口裝飾人面獸身像
  磚塊一面上釉堆砌起時可以組成 動植物圖畫,為彩釉磚塊。

  推翻亞述的新巴比倫,市中心有聖塔與馬爾杜克大神殿,至今保留較完整的是 入口處的依希塔門
  用磚堆砌 以表現牛或龍的浮雕圖案,為浮雕磚頭。也有使用彩釉磚頭。(他書似乎稱為琺瑯、琉璃)  

《兩河流域文明:文明的初始》期刊 再現世界歷史02-004.jpg

 

2、藝術:    《藝術家別冊》p.56~56  
  古代蘇美王即位 須獲得神的祝福。當時常有「仲介場面」的石碑或圓筒印章。
  透過自己的守護神,請守護神介紹自己 給更高位的神祇。如此可獲得神的庇護。

  不過到阿卡德時代,因為帝國專制集權,國王被視為等同神~加以奉祀。如<那拉姆.辛 戰勝碑>,
  國王戴著象徵神性的角。 <古迪阿礎石釘子>,此種釘子用於建造時鎮壓惡魔,此人像判斷為古迪阿本人,
  顯然表示王有鎮壓邪魔的神格。(真品羅浮宮收藏,《文明曙光》僅說是為了虔誠...詳述於新蘇美時代那篇

 

  浮雕:《世界文明史》p.251~253, 書末附錄  
  美索不達米亞的浮雕,將畫面分隔成 數長條的區塊。在其中雕出 相似的圖案,作為連續性圖案。

  圓筒印章:(Sceau -cylindre)《世界文明史》p.251~253, 書末附錄  
  與長條浮雕有相同效果的 是圓筒印章美索不達米亞 特有的圓筒印章,
  在圓筒印材(多為石頭)雕刻 神話場景、動物或文字,滾按壓在黏土上,就會連續出現小型浮雕圖案。
  圖章雖小,但創意與技巧均卓越,是優異的美術品。

  《藝術家別冊》p.67 為了攜帶方便,中間可穿繩子。材料主要是大理石,或一些珍貴石材。
  印章是為了實用之機能,證明自己身分,比文字更早出現。且有護身符作用。
  西羅多德說:巴比倫的人,從奴隸到女人,頸部都掛著圓筒印章。 至亞歷山大帝時,印章文化才消失。

  《文明曙光 (羅浮宮)》p.96, 101(此書為多作者)  
  西元前第4千年,美索不達米亞人 發明了一種新的捺印方式~鐫刻圓筒。在吉姆迪得-那斯爾期(城邦爭霸)
  圓筒印章更加通用。圓筒印章可用在 封閉甕口時,給蓋子打上印記。印章上主題 可以無限地在 
  潮濕的黏土上滾動。 這種流行於整個近東圓筒印章,直到西元前第1千年 就無人再使用。(作者 A.M.)

  早期王朝 人物小雕像: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02 
  信徒習慣在神殿 放置自己的小雕像,雙手交握,向神獻上永恆的祈禱。
  但因美索不達米亞石頭稀少且昂貴,故雕像通常不大,不到1公尺,有些頂多2~3公分。
  且通常為城市高位者,才有能力請人餵牠們雕塑。如王戚、書記、大祭司、重要官吏等。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52.jpg
  黏土版的封套殘片(已敲破封套取出信),應為圓筒印章滾壓的圖案,在類似寬度內呈現循環性。
  交叉對稱的動物是亞述藝術特徵,但若不確定出土地點,則也可能是互相影響與貿易的巴比倫等地.

   

3、兩河流域考古: 僅為概述。其他散見於下文各期。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5~48
  1842 年法國領事 先在尼尼微挖掘~但無重大發現。改去德夏茹金(Dur Sharrukin,古代 廓薩巴德
  Khorsabad,柯沙巴/柯爾沙巴德),便挖出薩爾恭二世宮殿。運回巴黎後~震驚歐洲,
  開啟西方列強 掠奪美索不達米亞文物風潮,探險家、領事、大使紛紛在近東挖寶,
  以充實他們的國家博物館~國家驕傲與實力的代表。 

  當時發掘方式今日看來十分粗暴,挖洞穴到宮殿地面層厚,打穿牆壁與障礙物,以最快&方便取得的方式 
  取出大型紀念物,或牆上的裝飾藝術。運回大英博館等地展出,國人大開眼界,相關書籍也暢銷。
  於是有更多資金 再去兩河流域發掘。

  因為同年代楔形文字解讀有大幅進展,所以尋找大型紀念品&藝術品時,也搜尋文書&銘文
  在尼尼微遺址 發現塞納卻利卜(Sennacherb)與 亞述班尼伯(新亞述末代王) 的皇家圖書館。
  其中包含蘇美&阿卡德文的雙語字典,使蘇美文解讀 難度減少許多。

  20 世紀前二十五年(1900~1925)列強仍在中東 考古競爭,但開始出現專業&科學式考古,
  改變過去挖寶式的發掘,注重挖掘技巧、地層 以及相關聯的事物。組織以學會為主體的發掘任務。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5 自 1843 年以來,迄今 150 餘年,大體上可分為兩期:
  1843~1927:古典考古學,目標在發現與獲得 各項珍貴文物,供博物館 收藏&展覽。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1927~現代:田野考古學,目標轉向遺跡的發掘,出土一般生活文物、陶器、小塑像。
 

《藝術家別冊》p.117~118, 119
  德國柏林 裴加孟博物館(Pergamon Museum)1926 年一樓南翼 存放古代近東展品。
  1930 年此博物館南翼中段完工,以專業手法重建了 伊希達門、新巴比倫建築、波斯王宮與其餘陳列館。
  1953 整部門更名為 西亞古物博物館(Museum of Westem Asiatic Antiquity),館藏範圍與品質可觀
  館藏並列 法國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個人註:挖掘西亞正是歐洲強盛&殖民期間,所以都落到歐洲大國)

  1945 年後,近東許多國家禁止 自田野調查中攫奪古物,新法規開始 管制古物出口。
  (不過大的、明顯的遺跡與珍品,早就都被挖完了吧@@;; 雖然近現代考古記也看過~挖掘到亞述人面
  獅身有翼像,在出河口時被當地強盜打劫,強盜不要文物,但以為船體內有藏寶物~破壞船體,以致文物
  直接沉到水底消失之類 ... 畢竟文化藝術是有錢人的活動@@; 古代盜墓也都隨意扔掉法老木乃伊...)

2003《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017.jpg

 

V、楔形文字: 英文 cuneiform,法文 cuneiforme <-《文明曙光 (羅浮宮)》p.96

1、概述: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8~39
  兩河流域不產石材,以泥土&蘆葦桿,在泥板上寫字,以橫線&直線 書寫最方便,故楔形文字呈現此形式。
  石材運用在較重要的地方,如紀念碑、界碑、雕像等。
  (相對於埃及 石材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取得的紙草 製紙書寫,但製成比泥板複雜。
   草紙書寫 將象形文字簡化成僧侶體(祭司體)。石刻則以象形文體為主。)

 

2、演進/變化歷史: 《再現歷史2》P.29~30  
  3500~3200 BC 原始的楔形文字 不能完全表達語言,只表達名詞&數字。由圖畫往抽象文字發展演進。
  約 3200 BC(西元前 32 世紀)兩河流域的蘇美文明 開始形成楔形文字。基本上楔形文字 主要為表意,
  並有使用表音。以黏土泥版書寫,用削尖蘆葦桿刻畫,經過曬乾或烤乾。 
  初期符號型態尚未統一&大小不一。蘇美人長期使用後,書寫方式從直書 改為左至右的橫寫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9, 52
  文字演化過程相當長,可分成4種現象:
  表象:a. 從圖像文字,變楔形文字(類似甲骨文 金文的小篆化 隸化)
     b. 書寫方向 由直寫,改為左至右。
  語言學:c. 由類似中文的 語標性文字系統,轉變為類似日文 有語標性文字(漢字) 與音節性符號(假名)
      d. 原來蘇美文(類似中文)的書寫系統,被借來表達 阿卡德文(類似日文)。

  約 3200 BC 的圖畫文字,將物體形象簡化 刻在泥板。大城市如烏魯克,可能有機關提供標準字形
  約 2900 BC 流行蘆葦桿書寫,容易畫出一端大一端小的筆觸,文字因而自然由曲線 變成斜直線楔形筆畫
  約 2600 BC 出土的泥板,才真正脫離象形,變成完全的抽象符號
  蘇美初期王朝 III 與 阿卡德,出現只有3角形的頭,不帶尾巴,書寫速度更快。


  2500 BC 以前,美索不達米亞 除了蘇美人,還有大量語系不同的 阿卡德人。用音節字拼阿卡德語。  
  阿卡德王朝時,阿卡德楔形文字 成為官方書寫系統。 蘇美人數可能遠少於阿卡德人,於是被吞噬。
  2000 BC 左右 阿卡德語成為最主要的語言,蘇美語已不再用於日常,但直用於正式紀錄與碑文
  類似天主教會使用拉丁文。此傳統到西元1世紀楔形文字消失後,仍可見到全蘇美文寫的文書與天文紀錄。

  於新蘇美時代(阿卡德帝國之後的:拉卡西王朝&烏爾第3王朝),蘇美文「進化」成完全的書寫系統
  閱讀者可從一份 550 行紀錄,完整了解卡西王古迪阿事蹟。書記者須在無口述語言下,紀錄另種語言。
  有學者認為楔形文字 沒有完全進化到全拼音文字為不完美,但本書此文作者 以日文&漢字觀點認為
  文字除了語言(拼音),也應有些傳達訊息的要素。(本人註:類似象形指事之類 文字具有自己的意義)

  《再現歷史2》P.29~30
  2371~2154 BC 阿卡德王國時期,阿卡德人借用楔形文字 書寫阿卡德語,並改良文字使典雅優美,
  統一字形規範。楔形文字開始廣泛流傳。楔形文字為整個古代西亞的通行語言,歷經阿卡德、巴比倫、
  亞述、波斯等王朝,一直保持官方文字地位,在西亞流行長達 2500 年左右。維基說3千年)

  直到西元一世紀 閃米特族大量進入,阿拉美雅語 比阿卡德語 語意更清楚&更易拼讀,阿卡德楔形文字
  開始淡出歷史。(據維基似乎改使用字母文字,1000 BC 後腓尼基字母文字 開始逐漸成為主流)   

 2003《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004.jpg

    

3、考古&破譯: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2~44, 56
  楔形文字盛行長達3千年被用於 15 種語言的書寫表達,包含三、四種完全不同的語系:蘇美文、
  印歐語系、閃米族語系等。停止使用後又經過 1500 年沉寂。從 1800~1930 年西亞文字的發現與解讀,
  從古波斯文、到 伊蘭文(Elamite,埃蘭文)、阿卡德文(Akkadian)、蘇美文(Sumerian)、
  西台文(Hittite)及其方言,到拼音文字的 烏卡里特(Ugarit)文。一步步一一層更新更難。
 

AD 1802:哥羅特芬(Grotefend,戈羅特芬德,格羅提芬)  《再現歷史2》P.29~30
  近代挖掘出的楔形文字 都是寫在泥板上,千年掩埋而破損,
  約 90 % 是商業&行政紀錄,剩下是對話、諺語、讚美詩、神話傳說等的殘篇。 
  1802 年德國中學希臘語教師 Grotefend(戈羅特芬德)破譯出 10 個波斯的楔形文字。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2~44, 56
  德國的高中希臘文、拉丁文教師 哥羅特芬,於 1802~1803 年向 格廷根皇家科學會發表 40 頁論文。
  以王名書寫慣例開始破譯,雖然在當時不被重視,但此法日後也成功用於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讀。
  不過哥羅特芬在王名以外的翻譯錯誤多,原因為古波斯文 並非 100% 拼音文字,此操作法有侷限性。

  《世界文明史》p.204 27 歲的喬格.弗立羅希.格羅提芬,選取尼布爾命名為B與G的兩塊碑文
  格羅提芬假設重複出現的7字,是國王的稱號。找到兩碑文XYZ王名~有祖父子的關係。(附圖)
  《兩河流域(法)》p. 22~23 
  哥羅特芬(1775~1853)奠定了楔形文字破譯的基礎,他於 1802~1803 年間將此研究呈給
  哥廷根皇家科學學會,卻受到學會漠視與敵視,他們拒絕完整出版 那篇決定性的論文。


AD 1835:羅林森(Rawlinson)  《再現歷史2》P.29~30
  1835 年精通多門語言的英國軍官 Rawlinson(羅林森)抄寫伊朗西部 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碑文,
  耗費 16 年破譯出 150 字讀音與 500 個單詞。
  最後與其他學者 成功破議楔形文字。兩河流域文明考古大幅進展。 

  《文明曙光 (羅浮宮)》P.44~45, 47
  會印度語、阿拉伯語、現代波斯語 和其他數種語言的羅林森,為協助軍隊訓練成為顧問。
  他花費十年抄寫與解讀 波斯王朝大流士一世 於伊朗西部 札格洛斯山區 小村莊峭壁上的3種文字石經
  於 1846 年將波斯文完全譯出。
  並開翻譯其他兩種古文字:巴比倫文(Babylonian,阿卡德文的一種)伊蘭文(埃蘭文)
  伊蘭文與現存所有語言皆無關聯。但巴比倫文 與希伯來語、阿拉姆語等 同屬閃米族語系。

  1905 年 杜侯丹金(F. Thureau-Dangin, 1872~1944)發表<蘇美文&阿卡德文銘文>,
  為蘇美文解讀的里程碑,論文內對蘇美文法 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之後近一世紀學者繼續解讀中。

  1977《世界文明史2:文明的誕生》地球出版005.jpg

  上下重複的楔形文字有:大流士、王的王、阿克米尼斯的人。 ˋ似乎是標點符號XD

  1977《世界文明史2:文明的誕生》地球出版006.jpg

 

VI、宗教: 各階段/各王朝,宗教與主神改變/演變,還會在之後各篇稍微提到。

1、概述:  《再現歷史2》p.37~38 
  多神自然神信仰,神靈數量多到難以計數。
  天神安努(Anu)、月神(Sin)、太陽神烏肚(Utu)、自然 生命 生育女神 伊絲塔爾等。
  美索不達米亞未統一前 各城邦有自己的主神,神靈地位 隨著信奉者在人間社會地位而變。
  巴比倫主神 太陽神拉馬什 為公平正義與君主守護者;
  亞述帝國 亞述主神 亞述耳(Ashur)則奉為眾神之首。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0 從泛神論,到生產力崇拜,生產力指 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諸神:
  日 月 天 地 風 雨等。故太陽神與月神,在美索不達米亞宗教 有特出的地位。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
  蘇美的宗教活動發展出複雜的儀式,有各種職司的神職人員:掌香油者、頌咒者、作法者、占卜者、
  謳歌者等。神廟的祭司 如同埃及,都要將身上毛髮剃乾淨,以示潔淨(所以王家的紋章 神官都是光頭~)
  對於死後世界有幾種說法:(1) 靈魂進入地下,入地之門在烏魯克城中。
  (2) 死後經過惡魔的草原,再度過 Khubur 河,經過七重門,最後進入死後世界。
  (3) 死後乘船經過某條河流,進入地下世界。  

  地下世界生活 蘇美人不太能想像,總之精氣與力量都消失,變成像影子般的東西,且日子通常都痛苦與
  悲慘。如神話中所述:「生活在永遠看不見光明的黑暗中,食物是霉菌和灰塵。」 地下世界有神官系統。
  蘇美人也相信,死後會變鬼~危害活人,神明和術師也會叫鬼害人。 鬼會作怪,通常是因為祭品不夠。

  惡魔是無以名狀的邪惡力量,如 拉馬斯圖(Lamashu),是天神阿努的女兒
  專害孕婦、年輕母親和女兒。 可掛另個惡魔 帕祖祖(Pazuzu)小雕像,用以驅逐拉馬斯圖。


  整體而言,蘇美是悲觀宗教情懷,可能因為難以預測的洪水。兩河流域神話中很多 關於洪水的主題。
  另點可能源於 長期集權的政治,人們對自身命運 無法掌控而無力。
  (相對於定期氾濫的尼羅河,埃及宗教的神較友善,對死後世界有美好想像
  占卜未來 用觀察獻祭動物的內臟,或觀察星象。這些都要靠專家進行。

  《藝術家別冊》p.64~65    
  人們對死亡充滿不安與恐懼,善行與虔誠只會換來長壽人皆會死。神與人的差異只有永生
  <伊希達之旅>:「眾神造人時,將死亡給人,自己則緊抓著生命不放。」(神不是給人生命XDD
  眾多文獻顯示 死後世界黑暗冰冷,只能食用塵土。

  《世界文明史》p.98~100
  2800 BC 左右,蘇美進入初期王朝時代。此時以安里爾為主的,諸神譜系 也編出來了。

 

2001《美索不達米亞藝術 _藝術家專輯別冊》001-2.jpg

  

2、各神簡述: 為了便於閱讀,整理神階以《藝術家別冊》之排列

A、最高主神:3位

  A-1 天神:安(An,安努 Anu) ...原主神    《藝術家別冊》p.64~65:
  天神 (An)在楔形文字 是星星符號,蘇美 60 進位法中,安是最高的 60 價值。
  《再現歷史2》p.37~38:天神安努(Anu)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
  
原本地位最高的神是 天之阿奴(Aun),是烏爾(Ur)城的主神。後來地位被恩尼爾所取代
  同書P.45:以前主神是 日神 安(An),但約於 3000 BC 前後被恩尼爾取代。

  《世界文明史》書末附錄:烏魯克(Uruk)為祭拜天神 安 的蘇美人城市。

  《兩河流域(法)》p.104~105 烏魯克遺跡,中心點有個約 30 m 通天塔,以未燒的泥磚建造。為著名
  的艾安納(Eanna)神廟(上天之神廟),廟宇為獻給 上天之神 (An)以及神奴 伊南娜(Inanna)
  遺跡最早可追朔至 3000~400 BC,天神 長期在此地區地位很高。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50 此釘子為古迪阿獻給 艾安納(Eanna)-- 「天屋」內的女神 伊南娜。
   

  A-2 暴風神:安利爾(Enlil)  ...後期新主神
         安里爾,安利爾,恩尼爾,埃尼努  
  《世界文明史》p.98~100, 211, 書末附錄:蘇美古城尼布爾的市神,為嵐之神。蘇美萬神殿的主神
  大氣神 安里爾~為蘇美最高神 En-lil 意義為「風、主」,也就是風之主,類似希臘神話的太陽神宙斯。

  蘇美初期王朝階段,王位變成終身與世襲。故提出王權神授蘇美地區最高神安里爾 授予了王位。
  王是神選出來的。以聲明王權合法。此時以安里爾為主的,諸神譜系 也編出來了。
  古巴比倫第一王朝 將安里爾,與巴比倫的市神 馬杜克神(也是嵐之神) 合而為一。 

  《藝術家別冊》p.64~65:
  安利爾 統馭大風暴、使地球充滿生氣、均衡之神、不斷變化之神、世界再生之神。屬於 50 價值。
  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當眾神討論 是否消滅人類&罪惡時,由安利爾主導最終決定。 巴比倫神話中,
  地位與馬爾頓(馬爾杜克)相當,但馬爾頓是充分了解人類需求的人,而安利爾則是宇宙規範的不動性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
  
尼普爾城的主神 空氣與暴風之神 恩尼爾(Enlil),後取代天神阿奴 成為地位最高神。
  恩尼爾在兩河流域 有相當高的權威,故城邦競爭中,有野心的政治領袖 常請求恩尼爾的祝福。

  同書 P.46:蘇美萬神堂 主神恩尼爾,恩尼爾神廟於尼布爾(Nippur)。恩尼爾約於 3000 BC 前後
  取代日神 安(An),成為蘇美主神。雖然尼布爾並非 蘇美主要城邦王朝所在地,但在各王朝心中,
  能控制尼布爾,為統治整個阿卡德地區蘇美地區的必要條件。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28(卡賽王朝時期 界石圖板) 
  天神阿奴的兒子 大氣之神 恩尼爾 ... 雕刻上 與天神的象徵都是 台座上 帶角之錐形冠

  《兩河流域(法)》p.63:尼布爾廢墟 伊庫爾(Ekur,同書 p.86 稱為 艾庫爾)的恩尼爾大廟遺址。
  恩尼爾為 大氣之神,取代了之前的主神,成為地位最高的神明。
  同書 p.86 統治吾珥王朝的 阿瑪爾辛(2046~2038 BC)時期的石刻銘文:
  「獻給萬國之王 恩尼爾 祂最鍾愛的統治者 阿瑪爾蘇艾納,由恩尼爾任命於 尼普爾,維護祂的神廟...」

  《藝術家別冊》p.29 烏爾.那姆(《世界文明史》:Urnammu,2044~2024 BC) 
  在蘇美人最高神祇埃尼努 的宗教首都,自立為 蘇美.阿卡德之王。(年代看來此王等於阿瑪爾辛@@?

  

  A-3 大地神:恩基(Enki)  《藝術家別冊》p.64~65:
  恩基(Enki)統治宇宙全體的淡水&冥界,神殿在埃利多。擁有 40 價值。
  為眾神中最具神慈、正義、理性、創造。恩基於大洪水 建議人們造舟避難。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大地由 恩基(Enki)統治,但又有一位地母女神伊南娜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46(新蘇美時代 女神雕像) 水與深淵之神 恩基-艾阿(Enki-Ea)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28(卡賽王朝時期 界石圖板) 
  天神阿奴的另個兒子 智慧與地下淡水之神 艾阿(Ea):象徵為 公羊頭的羊魚

  《世界文明史》p.100, 103, 書末附錄
  蘇美最高3神之一:地神 安基,也是水神, 魚神, 艾力都的市神。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63.jpg

 

B、次高主神:3位

  B-1 愛與美與戰神:伊楠娜(Inanna)-> 伊希達(Ishtar) ...受各地崇拜
             伊南娜, 英娜娜         伊希塔, 伊絲塔爾
  《藝術家別冊》p.64~65:
  伊楠娜(Inanna):閃語稱為 伊希達(Ishtar)。為金星、拂曉之星,相當於羅馬的維納斯。
  美神、愛神、富繞之神、生產之神、戰神。個性有殘忍也有果敢。也有男性姿態出現。
  《再現歷史2》p.37~38:自然 生命 生育女神 伊絲塔爾,類似羅馬的維納斯,愛與美象徵。

  《世界文明史》p.100, 書末註解 阿卡德時代宗教受蘇美影響,母神英娜娜(伊南娜)轉變為 依希塔
  伊希塔為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的 愛與富饒的女神,她的愛人(或兒子)達姆斯(杜牧基),是生命之神。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地母(Moher Earth)女神 伊南娜(Inanna)。
  伊南娜與 生殖神 杜木基(Dumuzi)的神話有關(此書後面有說,杜木基是伊希達戀人)。
 

  象徵物: 《文明曙光 (羅浮宮)》p.92,101 
  伊南娜是掌管穀倉、畜棚、富饒繁衍的女神,文物上象徵物是旗桿
  (如豎立於繪於建築物旁),或小旗結紮蘆葦束的長竿。羊隻~公母綿羊與女神形象結合,構成聖羊群,
  建築物圖案常被視為聖羊棚。但不知道確實的角色。 伊南娜是烏魯克城的守護神,當時當地高台上
  有大神殿奉獻給牠。 阿卡得時期,伊南娜被稱為 伊希塔(Ishtar),為愛與戰爭之女神。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17 母獅子被認為是 富饒女神伊南娜的象徵動物。 
  則象徵多產,與地下世界與水相關的地下力量。水帶來肥沃,使植物成長。
 

  下地獄故事:《文明曙光 (羅浮宮)》P.150 
  
伊南娜在蘇美語意義為「天之女王」,阿卡德語稱為伊希塔,為金星化身。
  主管戰爭與愛情,為月神南納(= 辛)之女。伊希塔下地獄故事,在美索不達米亞文學內 佔有重要地位。
  伊希塔進入 艾蕾斯吉卡兒(Ereshkiral)王國,被艾蕾斯吉卡兒 奪走財寶&美貌。伊希塔消失 使地上
  所有生命變得麻木,諸神喪失活力。直到智慧之神 恩基(Enki)用計謀 將伊南娜從 死者國度裡帶回來。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82 依希塔在 妹妹艾蕾斯吉卡兒 統治的死者國度 停留了3天,跟他們一樣穿著
  「羽衣」。之後依希塔的情人 杜木基取代她,而把她解放出來。依希塔是戰神,也是愛情與肥沃之神。
  她一步步取得 其他不同女神的個性,第一位就是蘇美的植物女神 伊南娜。 
 

  考古:《兩河流域(法)》P.92, 100~101, 120:
  
巴比倫主掌戰爭、收成&愛情的女神伊希塔神廟 與聖道的高牆,
  伊希塔門非神殿,而是以附近神殿命名的 防衛&祭典用城門。連接遊行大道在考古挖掘以前,
  這些遺跡仍未被土石掩埋,矗立在地表之上。當年每逢節日的盛大遊行隊伍,會沿這裡的高牆走過。

  亞述古首都 亞述城也有挖到「獻給 當地女主神 伊希塔」的神廟。

  馬利城(Mari,馬里)...伊拉克邊境、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岸(約位於 亞述國西南方向的河岸)
  挖掘到的馬利王雕像,刻的文字「我是拉姆馬利王,馬利王國的皇帝,敬拜伊希塔神。」
  在該地挖到伊希塔神廟與大皇宮。此地在 1500 BC 前後就消失了。

 

  B-2 月神:楠娜(Nanna)-> 辛(Sin)    
         南那耳,南納             《藝術家別冊》p.64~65:
  楠娜(Nanna):月神名為茲恩、楠娜,閃族語稱為 (Sin)。
  因為古蘇美 天文知識來自月亮,所以月神亦代表知識。楠娜以新月為象徵,可驅走黑暗、知曉命運

  《世界文明史》書末附錄:烏爾(吾珥,Ur)於初期王朝時代&烏爾第三王朝時代 都非常繁榮。 
  是祭拜月神南那耳 的蘇美古都,為烏爾第一、第三王朝的首都。挖掘出許多皇陵&聖塔。

  《兩河流域(法)》P.109 位於烏魯克東南方 幼發拉底河岸的吾珥(譯名為聖經用詞)
  1922 年挖寬敞的神殿,是月神 艾克什努卡(Ekishnugal),蘇美文 南納 Nanna,阿卡德語 辛 Sin

  ※《王家的文章》Vol.15 女主被關在通天塔時,會說月神辛,而非月神楠娜。因為巴比倫&亞述都是
    閃語族系人建立。古巴比倫帝國&亞述國: 閃語族阿摩利人,新巴比倫帝國:閃語族迦勒底人

  
  B-3 太陽神、正義之神:烏肚(Utu)-> 夏馬修(Samash) 
          烏多        沙馬什  Shamash      《藝術家別冊》p.64~65:
  烏多(Utu):太陽神。楠娜的父親。閃族語稱為 夏馬修(沙馬什,Samash,漢摩拉比法典上那位)
  象徵物是 放光的圓盤。也能趕走黑暗、消滅黑暗與陰影之神,心靈休憩所在,正義之神

  《再現歷史2》p.37~38:太陽神烏肚(Utu)。
  《再現歷史2》p.13~14, 35~36 巴比倫太陽神 沙馬什(Shamash),正義化身,公正仲裁者

  《世界文明史》書末附錄:Shamash,夏瑪希,美索不達米亞的太陽神、正義之神。

 

C、其它神祉:

  C-1 生命之神:杜木基(達姆斯,Dumuzi)     《世界文明史》p.100, 書末註解:
  
阿卡德宗教受蘇美影響,蘇美農神東姆吉 轉為後世的達姆斯生命之神達姆斯 是伊希塔的愛人(或兒子)。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 102, 182, 184:
  
杜木基 與伊南娜神話有關。神話中杜木基 每年死亡又復活,象徵植物生命循環
  杜木基為伊希塔情人,在依希塔下地獄3天時,取代她而使她解放出來。

  杜木基(Dumuzi)為早期王朝之國王,有紀載於西元前第2千年的王名表。
  之後被英雄傳說化。類似早期王朝的吉爾加美斯情況。(如下文「其他」->「2。寧吉爾蘇」內文)

  西元前第2千年初的黏土板文章,記錄著神話:利路(Lillu)~是杜木基神話的另種版本,
  引述此神的死亡與重生,象徵植物每年的生長週期。當時蘇美語 已不在於日常使用,
  但仍為書記&文人所使用,尤其宗教語文。宗教文學在此時充分發展,受國王鼓勵,紀錄傳統與老神話。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78.jpg

  C-2 [惡魔] 拉馬斯圖(Lamashu)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
  惡魔是無以名狀的邪惡力量,如 拉馬斯圖(Lamashu),是天神阿努的女兒,專害孕婦、
  年輕母親和女兒。可掛另個惡魔 帕祖祖(Pazuzu)小雕像,用以驅逐拉馬斯圖。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82[圖板]這個令人不安的人像,有時被指認為 特別讓兒童或孕婦害怕的
  魔鬼 麗麗圖(Lilitu)。或依希塔的妹妹、統治地下世界的艾蕾斯吉卡兒。但也可能是依希塔下地獄時。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49 拉馬斯圖是帕祖祖的配偶,為報復自己不孕,攻擊剛出生或將出生的嬰孩
 

  C-3 [惡魔] 帕祖祖(巴茲茲,Pazuzu)    
  《藝術家別冊》p.60 巴茲茲頭部印章。
  《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39:可掛惡魔帕祖祖(Pazuzu)小雕像,用以驅逐惡魔 拉馬斯圖。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49 帕祖祖是西風的兒子熱病帶菌者,以獅子或狗的 鬼臉面孔出現,
  眼球突出、有角。全身像顯示 身軀赤裸、覆蓋著鱗片,通常長著翅膀。 獅爪為手,鳥爪為腳。
  從屬於他的儀式可知,他帶有不詳 但也是保護者的角色。用他的頭部墜子 掛在懷孕或分娩的婦女旁,
  保護不受拉馬斯圖危害。拉馬斯圖是帕祖祖的配偶。
 

  C-4 [惡魔] 渾巴巴(Humbaba,浮瓦瓦 Huwawa)《文明曙光 (羅浮宮)》p.187
  烏魯克傳說中國王 吉爾加美斯 史詩內的可怕巨人,雪松森林的守衛。被王與其好友恩基度(Enkidu)殺死。
  有許多古物小板 重現他的面貌:獻祭動物的腸曲(古代占卜用動物內臟 判斷神意兇吉)。在一些小陶土浮雕
  或圓筒印章,渾巴巴令人厭惡的臉 高居背景上方,宛如釘在牆上,應有魔法意義,也許能帶來好運。

  《藝術家別冊》p.40, 85~88 敘事詩<基爾加梅修>半神的王 吉爾伽美什,與好友恩基多一起遠征,
  砍倒聖杉樹、殺惡魔浮瓦瓦。Huwawa,也翻譯成 渾巴巴 Humbaba。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49.jpg



  C-5 其他:    
  1。《文明曙光 (羅浮宮)》p.34~35, :還有其他次要的萬物神祉,如溝渠神斧頭神等。

  2。寧吉爾蘇(尼吉爾斯,Ningirsu)拉卡希(拉格什,Lagash)的市神。
    《藝術家別冊》p.107, 118 拉卡希國之聖城 吉爾蘇(Girsu),現今為特羅(提魯羅)。
    寧吉爾蘇的象徵動物 獅頭老鷹 因都古德(Imdugud)。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25 
    
珍珠層圖板下層描繪 拉卡希主神 寧吉爾蘇的象徵動物 獅頭老鷹,在襲擊一隻公牛。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27 寧吉爾蘇是拉卡希城 以及統治王朝的主神,象徵動物為 獅頭老鷹
    代表帶來甘霖的雷雲。 人首公牛 代表肥沃的土地、冥府&地下世界。  蓄鬍長髮的英雄 通常
    被認為是 吉爾加美斯,後來變成 流水與深淵之神的隨從。也似乎象徵肥沃的水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44 寧吉爾蘇的妻子 女神巴吾(Bau),為天神 安(Am)的女兒。

  3。人首公牛《文明曙光 (羅浮宮)》P.148 古迪阿時期發現一小群臥牛像,公牛有人類的頭,
    戴著幾層角形的圓錐狀頭冠(本文最後一張圖子),顯示牠們是與 土地肥沃力量有關的保護神。
    亞述時期,人首公牛 還多了翅膀,變成王宮大門的守衛,列於訪客通道的兩側。

  4。艾蕾斯吉卡兒(Ereshkiral):《文明曙光 (羅浮宮)》P.35, 150, 182 與丈夫內爾格爾
    
(Nergal)一起統治地下世界的神。地下世界 = 艾蕾斯吉卡兒王國,她是伊希塔的妹妹
    (書上寫伊喜喜塔 感覺是打字手誤?)地獄有官僚系統,也有管理死者名冊的官員。

  5。阿達德(Aada)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9 牛是阿達德神(Adad,生命之神)的象徵。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49 公牛象徵雷雨之神 阿達德
    《藝術家別冊》p.121 阿達德(Aada)為巴比倫與亞述 掌管天氣的天神。
    《兩河流域(法)》P.92~99 公牛則象徵 暴風雨之神 阿達德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61.jpg

註 VI-1:卡賽王國時期 眾神雕刻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78, 212, 228(界石圖板) 
 1595 BC 西台滅巴比倫後。卡賽王朝統治巴比倫地區。他們建立 重修與祭祀 美索不達米亞的傳統神明神殿。
 梅里希蘇二世(1185~1171 BC 在位)的界石,石碑另面雕刻眾神,以象徵或屬性標誌,圖案共5層:

 最上層為美索不達米亞主神:天神阿奴他的兒子 大氣之神 恩尼爾 ... 此兩者以 台座上 帶角之錐形冠 呈現;
 另個兒子 智慧與地下淡水之神 艾阿(Ea):公羊頭的羊魚
 之後可能是母神 寧護爾撒格(Ninhursag),山岳女王。

 三位一體的天體神: 月神新月; 戰爭與愛情女神 依希塔星星, 太陽神 夏瑪希日輪
 第2層:戰爭與破壞之神:內爾格爾(Nergal):頂著武器的(冥界女王艾蕾斯吉卡兒 的丈夫)
             札巴巴(Zababa):猛禽頭的武器; 寧烏爾塔(Ninurta):獅子頭的武器

 第3層加入了 卡賽時代開始 增加影響力的神:巴比倫主神 馬杜克頂著尖鏟的有角龍
    馬杜克的兒子 書記之神 那布(Nabu):也是龍為象徵,但拿著 尖筆&黏土版
    女醫神 古拉(Gula):標誌物為。狗背上有女神半身像。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_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550.jpg

 

 第4層:雷雨之神 阿達德(Adad):公牛 上面有閃電。 火神 奴希庫(Nushku):鞋狀油燈。
     農業保護神 拉卡希主神 寧吉爾斯為象徵。
   再右邊出現一些 與美索不達米亞 沒甚麼淵源,為真正的卡賽眾神
     王室守護者 卡賽神舒卡穆納(Shuqamuna)與同伴希瑪麗亞(Shimaliya) :兩隻側面的鳥。
 第5層(界石底部):冥神:蠍子&帶角的蛇。

 
 《文明曙光 (羅浮宮)》p.252 巴比倫主神 馬杜克,與他的兒子 文字之神 那布
 象徵動物:有角的龍, 兩位神的標誌:鍬與尖筆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_ 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551.jpg

 

 

註 VI-2:辨識古文物上面的人物是神  

(1) 帽子:角狀錐形頭冠(幾層角形的圓錐狀頭冠)
  如:《文明曙光 (羅浮宮)》P.233 伊蘭王蒐集與改造中的 美索不達米亞 神授王權石碑。

(2) 服裝:高那克斯(kaunakes)
  如:《文明曙光 (羅浮宮)》P.111 蘇美早期王朝時的特殊服裝,至少起初是用羊皮做成衣服。羊毛狀的布條
  ,呈現小舌片的形狀。可能後來就用 模仿羊毛皮布料來剪裁。無法確定是典禮穿著,還是真的日常也穿。
  早期王朝末期 流行放這種衣服的自己小雕像,在神殿作永遠的祈禱(前文有述,石材很貴,有錢人才辦得到)

  《文明曙光 (羅浮宮)》P.156 新蘇美時代開始(阿卡德滅亡後,拉卡希王國&烏爾第三王朝時代)
  這種毛布條狀的服裝 高那克斯,已屬於神明專用。(所以此時期以後的雕像,穿著這個都能判斷是神明。)

2004《文明曙光 美索不達米亞 _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069-2.jpg
 

接續下篇:[筆記] 兩河流域 03 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蘇美文明】:新石器時代、烏魯克時期、
     吉姆迪得.那斯爾期、初期王朝(早期王朝)、蘇美地名:主神
 

 

【2019.9 中】
更新「卡賽王國時期 眾神雕刻」照片2張。(之前只放大照到上3層,但文字部分 打字說明到第5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